|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儿童上肢骨折多数可通过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恢复,严重移位或开放性骨折需手术干预。手术必要性主要取决于骨折类型、移位程度、神经血管损伤及生长板受累情况。
1. 骨折类型青枝骨折等稳定性骨折通常无须手术,家长需定期复查X光;粉碎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多需手术复位,避免畸形愈合影响关节功能。
2. 移位程度骨折端移位超过骨干直径1/3时,家长需配合医生评估手术指征。闭合复位失败后可能需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须严格保护患肢。
3. 神经损伤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征时,家长应警惕神经卡压风险。急诊手术探查同时行骨折固定,术后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
4. 生长板损伤累及骺板的Salter-Harris III型以上骨折必须手术,家长需关注后续肢体长度差异。可选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减少二次手术创伤。
术后建议补充牛奶、鸡蛋等高钙食物促进愈合,定期康复训练恢复关节活动度,避免剧烈运动至骨痂完全形成。
小腿排寒气可刺激承山穴、委中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穴位,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湿症状。
1、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腓肠肌肌腹下方凹陷处,按压可缓解小腿冷痛、抽筋,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2、委中穴腘窝横纹中点处,主治下肢痹痛,寒湿重者可每日点揉3-5分钟。
3、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属足阳明胃经,常按能温阳散寒,改善脾胃虚寒导致的小腿发凉。
4、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三条阴经交汇处,适合女性寒性体质者,可配合生姜片外敷。
穴位刺激需长期坚持,建议配合泡脚、保暖等日常护理,若寒湿症状持续需就医排除风湿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