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斜视矫正方法主要有佩戴眼镜、棱镜治疗、视觉训练、注射肉毒素、手术矫正。
1、佩戴眼镜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可通过验光配镜矫正,如远视性调节性内斜视需佩戴凸透镜。
2、棱镜治疗小角度斜视可使用压贴棱镜改变光线折射路径,帮助重建双眼视功能。
3、视觉训练通过遮盖疗法、同视机训练等非手术方式增强眼外肌协调性,适用于部分调节性斜视。
4、注射肉毒素麻痹性斜视可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暂时减弱亢进肌力,改善眼位偏斜。
5、手术矫正先天性或顽固性斜视需行眼外肌后退术、缩短术等手术调整肌肉张力。
斜视矫正后需定期复查视功能,避免过度用眼,儿童患者应坚持遮盖治疗以巩固疗效。
牙周炎在牙片中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吸收、牙周膜增宽、硬骨板消失等特征,判断依据主要有牙槽嵴顶高度降低、骨小梁稀疏、根分叉病变等影像学改变。
1、牙槽骨吸收:牙槽嵴顶高度降低是牙周炎典型表现,早期呈水平型吸收,进展期可见垂直型或凹坑状吸收,骨吸收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
2、牙周膜增宽:正常牙周膜宽度约0.2毫米,炎症时可达0.5毫米以上,表现为围绕牙根的透射带增宽,提示局部存在炎性渗出或组织水肿。
3、硬骨板消失:牙槽窝内壁的致密白线(硬骨板)中断或模糊,表明破骨细胞活跃导致骨质破坏,常见于活动性牙周炎进展期。
4、根分叉病变:多根牙根分叉区出现透射影,按Hamp分级可分为Ⅰ-Ⅲ度,提示牙周支持组织严重破坏,需结合临床探诊深度综合评估。
建议定期口腔检查,牙周炎患者应每年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监测骨量变化,配合龈下刮治和菌斑控制等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