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腹痛

怎样对不完全性肠梗阻进行营养支持

|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怎样对不完全性肠梗阻进行营养支持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营养支持需以低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结合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能量与蛋白质。营养支持方式主要有经口进食调整、肠内营养管饲、静脉营养补充三种,需根据梗阻程度及胃肠功能选择。

1、经口饮食调整

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尝试少量多餐的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过滤蔬菜汁、藕粉等。这类食物残渣量少,可减少肠道负担。急性期需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症状缓解后可逐步过渡至低纤维半流质,如软烂面条、蒸蛋羹。每日热量建议控制在1500-1800千卡,蛋白质摄入不低于60克,分6-8次进食。

2、肠内营养制剂

对于经口摄入不足者,可选用短肽型或氨基酸型肠内营养粉,如短肽型全营养素、氨基酸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这类制剂分子量小,无需消化即可吸收,适合肠道吸收功能受限者。管饲时需从低浓度(10%)、低速(20-30毫升/小时)开始,耐受后逐渐增加。注意监测腹胀、腹泻等不耐受表现。

3、静脉营养补充

完全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时,需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配方需包含葡萄糖、脂肪乳剂(如结构脂肪乳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同时添加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需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每日热量按25-30千卡/千克体重计算,氮量0.15-0.2克/千克体重,糖脂比1:1至2:1。

4、电解质与水分管理

梗阻患者易出现低钾、低钠及脱水,需通过口服补液盐Ⅲ或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每日液体量按30-40毫升/千克体重计算,尿量维持在1000毫升以上。监测血钾维持在3.5-5.5mmol/L,血钠135-145mmol/L。

5、过渡期饮食指导

症状缓解后2-4周内逐步增加膳食纤维,从嫩叶蔬菜、去皮水果过渡至全谷类。推荐使用低聚果糖等益生元调节菌群,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改善肠道功能。避免糯米、竹笋等难消化食物,烹调以蒸煮为主,禁用油炸食品。

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营养支持需动态评估肠道通畅度,急性期以减轻肠道负担为目标,恢复期注重营养密度与胃肠道适应性。建议每周监测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若出现持续呕吐、腹痛加剧需立即就医。日常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餐后保持30分钟直立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便秘为什么会引起腹痛

便秘引起腹痛主要与肠道内容物滞留、肠壁压力增加及神经反射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粪便嵌塞刺激肠壁、肠道菌群失衡产生气体、肠蠕动异常引发痉挛等。长期便秘可能诱发肠梗阻或肠道炎症,进一步加重腹痛。

1、粪便嵌塞刺激

干硬粪便滞留直肠或结肠时,会直接压迫肠壁神经末梢,触发疼痛信号。嵌塞粪便可能划伤黏膜导致局部炎症,表现为左下腹钝痛或绞痛。建议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使用开塞露帮助软化粪便,必要时遵医嘱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或聚乙二醇4000散剂。

2、肠道气体蓄积

便秘时食物残渣在肠道发酵时间延长,产气菌群过度繁殖会产生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会扩张肠腔,牵拉肠系膜引发脐周胀痛。可尝试热敷腹部缓解痉挛,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避免食用易产气的豆类或碳酸饮料。

3、肠蠕动紊乱

肠道传输速度减慢可能导致逆蠕动或痉挛性收缩,这种异常运动会使肠壁肌肉强力收缩,出现阵发性绞痛。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建议规律作息并适量运动,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匹维溴铵片缓解平滑肌痉挛。

4、继发肠梗阻

严重便秘时粪石可能完全阻塞肠腔,导致近端肠管扩张和缺血。表现为持续剧烈腹痛伴呕吐,腹部可见肠型。需立即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轻度梗阻可通过甘油灌肠剂通便,完全梗阻需考虑手术解除阻塞。

5、肠道炎症反应

长期粪便刺激可诱发直肠炎或结肠憩室炎,炎症介质刺激痛觉神经末梢引起定位明确的疼痛。可能伴随排便出血或发热,需通过肠镜确诊。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诺氟沙星胶囊。

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优先选择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养成固定时间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不动。若腹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便血等症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儿童便秘腹痛时家长需观察排便频率,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泻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