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细菌性痢疾腹痛一般持续3-7天,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腹痛是其主要症状之一。轻症患者腹痛可能持续3-5天,伴随腹泻、发热等症状,及时补液和抗生素治疗可加速缓解。中重度感染者腹痛可能持续5-7天,若未规范治疗,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延长恢复时间。腹痛程度通常从脐周或左下腹开始,呈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减轻。部分患者会伴随里急后重感,即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病程中需密切观察体温、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若腹痛持续加重或出现血便、高热,提示病情进展。
患病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进食辛辣、高纤维或油腻食物,选择米汤、稀粥等易消化流质。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便后需用肥皂水清洁双手。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若腹痛超过3天无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须立即就医。
大便后流鲜血带血块可能由痔疮、肛裂、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痔疮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摩擦可能导致出血。表现为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化痔栓、地奥司明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肛裂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溃疡,排便时撕裂伤导致出血伴剧烈疼痛。出血量少且呈鲜红色。可选用硝酸甘油软膏、利多卡因凝胶、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促进愈合。
3、结直肠息肉息肉表面血管破裂可能导致血便,血液常与粪便混合或形成血块。多数无痛性出血。需通过结肠镜检查确诊,较大息肉需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外科手术切除。
4、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坏死出血表现为暗红色血块,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确诊需结肠镜活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配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蹲,出血持续或伴随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