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牙齿缺失后长期不修复可能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咀嚼功能下降等问题,建议根据缺牙位置和口腔条件选择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义齿修复。
1、邻牙移位缺牙间隙两侧牙齿会向空隙倾斜,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可通过佩戴间隙保持器或及时修复缺牙预防。
2、对颌牙伸长缺失牙对应的对颌牙会逐渐向缺隙处伸长,造成咬合创伤。早期修复可避免牙齿过度萌出。
3、咀嚼效率降低后牙缺失会使咀嚼效能下降,长期单侧咀嚼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修复缺失牙有助于恢复咬合功能。
4、牙槽骨吸收缺牙区牙槽骨会进行性萎缩,影响后期修复效果。骨量不足时需先进行骨增量手术再行修复。
缺牙后3-6个月是理想修复时机,建议定期口腔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日常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牙疼可遵医嘱选择甲硝唑或替硝唑,两者均属于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适用于厌氧菌感染引起的牙周炎、根尖周炎等口腔感染。
1、甲硝唑:甲硝唑对多数厌氧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常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牙龈脓肿、智齿冠周炎等,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
2、替硝唑:替硝唑抗菌谱与甲硝唑相似但半衰期更长,常见剂型包括片剂、注射液,适用于中重度牙周感染,不良反应较甲硝唑轻微。
3、药物选择:轻中度感染可优先选用甲硝唑,耐药或需减少用药频次时可考虑替硝唑,具体需结合感染严重程度、患者耐受性及药敏结果综合判断。
4、注意事项:用药期间禁止饮酒,妊娠期及哺乳期慎用,长期使用需监测血常规,建议在口腔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配合局部治疗。
牙疼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冷热刺激,若服药3天无缓解或出现面部肿胀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