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肾炎患者的小便颜色可能呈现淡黄色、深黄色、茶色或洗肉水样,颜色变化与血尿、蛋白尿、尿胆原增高等因素有关。
1. 淡黄色: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肾炎早期可能无明显颜色改变,但尿检可发现微量蛋白或红细胞,建议定期复查尿常规。
2. 深黄色:尿液浓缩或尿胆原增高时呈深黄色,可能与脱水或肝功能异常有关,需增加饮水量并检查肝肾功能。
3. 茶色: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会导致茶色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或横纹肌溶解症,需紧急就医排查溶血或肌肉损伤。
4. 洗肉水样:肉眼血尿是肾炎典型表现,尿中红细胞超过一定量时呈现洗肉水样,提示IgA肾病等急慢性肾炎,需肾穿刺明确病理类型。
发现小便颜色异常应记录排尿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和高盐饮食,及时完善尿沉渣、泌尿系超声等检查。
糖尿病肾病五期分为肾小球高滤过期、静息期、微量白蛋白尿期、大量蛋白尿期和终末期肾衰竭。
1、高滤过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但无病理损伤,血糖控制是关键,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2、静息期出现基底膜增厚等结构改变,尿蛋白检测阴性,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保护肾脏。
3、微量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mg/24h,需强化血糖血压管理,可选用缬沙坦等药物延缓进展。
4、大量蛋白尿期尿蛋白超过300mg/24h,伴随水肿和高血压,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并联合使用降糖药和降压药。
5、终末期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需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同时严格管理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