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脱肛可能由长期便秘、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直肠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守治疗、注射疗法、手术固定等方式干预。
1、长期便秘排便过度用力导致直肠黏膜下移,表现为排便后肛门肿物脱出。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开塞露等缓泻剂改善排便。
2、分娩损伤产程中盆底组织撕裂可能引发直肠脱垂,多伴随会阴坠胀感。产后需进行凯格尔运动修复,严重者需采用直肠悬吊术治疗。
3、盆底肌松弛老年性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导致支撑力下降,常见肛门失禁。可进行生物反馈治疗,药物可选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
4、直肠肿瘤占位性病变向下牵拉直肠壁,往往伴有血便症状。需手术切除病灶,配合复方角菜酸酯栓、地奥司明片缓解局部症状。
避免久蹲久坐,每日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出现嵌顿需立即就医复位。
胃疼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灼烧感、胀痛或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反酸、恶心等症状,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绞痛不等。
1、隐痛胃黏膜轻度炎症或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常出现持续性隐痛,疼痛位置模糊,进食后可能加重。
2、灼烧感胃酸分泌过多或反流性食管炎会导致胸骨后及上腹部灼热感,平躺时症状更明显。
3、胀痛胃肠动力障碍或饮食不当引发胃部胀满感,伴随打嗝、早饱,按压上腹有钝痛。
4、痉挛痛胃平滑肌强烈收缩可引起阵发性绞痛,常见于急性胃炎、胃痉挛,疼痛剧烈但持续时间较短。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进食,若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呕血、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