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崴脚后一直不消肿可通过休息制动、冷热敷交替、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软组织损伤未愈、韧带撕裂、炎症持续、血管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避免患肢负重活动,使用弹性绷带或护踝固定关节,减少局部组织充血和渗出。建议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2、冷热敷交替急性期48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后期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每日重复进行3-4次,每次15分钟。
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药物。可能与微循环障碍、炎症介质释放有关,常伴随压痛和皮肤发热。
4、物理治疗超声波及红外线照射可加速组织修复。通常与淋巴回流受阻、纤维增生有关,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和局部硬结。
恢复期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肿胀持续超过2周或伴剧烈疼痛,需及时骨科就诊排除骨折可能。
痛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属于代谢性疾病,常见于足部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由尿酸结晶沉积引发,并非骨骼或肌腱直接损伤。
1、尿酸结晶沉积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在关节滑膜沉积,刺激周围神经引发剧痛,急性期可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缓解症状。
2、炎症反应加剧尿酸盐结晶激活免疫系统释放炎症因子,造成关节红肿热痛,需通过降尿酸药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控制血尿酸水平。
3、关节结构损伤长期未控制的痛风可导致关节软骨和骨质侵蚀,形成痛风石,需联合关节腔冲洗或手术清除治疗,同时持续服用降尿酸药物。
4、继发肾脏病变尿酸结晶可沉积于肾脏引发结石或肾功能损害,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必要时进行碱化尿液治疗。
痛风患者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