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低血糖不补糖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昏迷甚至脑损伤。低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可能由药物使用不当、胰岛素分泌异常、长时间未进食等因素引起。
轻度低血糖时未及时补糖,可能出现头晕、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这些症状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随着血糖持续降低,大脑因能量供应不足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应迟钝、言语不清或行为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出现焦虑、易怒等情绪变化。
严重低血糖未干预时,中枢神经系统会逐渐失去代偿能力,引发癫痫样抽搐或意识丧失。持续超过6小时的严重低血糖可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元死亡,主要损伤海马体和大脑皮层。老年患者或合并脑血管病变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等类似脑卒中的表现。糖尿病病史较长者由于血糖调节功能受损,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更高。
建议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或含糖零食,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15-20克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或饮酒。若患者已出现意识障碍,须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葡萄糖注射,同时排查导致低血糖的潜在病因。
促甲状腺激素偏低通常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少数情况下可能与垂体功能减退有关。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调节激素,其水平变化可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
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最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负反馈抑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导致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多汗、体重下降、易怒等症状。明确诊断需要结合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等指标。治疗可选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或采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导致的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会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偏低,但同时伴有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这类情况可能由垂体肿瘤、席汉综合征、头部外伤等因素引起,患者常有乏力、怕冷、皮肤干燥等表现。确诊需进行垂体功能评估,治疗以补充甲状腺激素为主,如左甲状腺素钠片。
发现促甲状腺激素异常应完善甲状腺功能全套检查,避免自行用药。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控制碘摄入量,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疾病患者应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出现明显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