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下食用油,心血管变好!60岁后,吃什么油更健康?医生告知

心血管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32次浏览

关键词: #血管 #心血管

60岁后血管开始"挑食"了!厨房里那桶油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心血管。别以为所有植物油都健康,选错油比吃肥肉还危险。最新研究显示,中老年人换对食用油,血管年龄能年轻5-8岁!

一、这些油正在加速血管老化

1、反复使用的煎炸油

超过烟点反复加热的油会产生醛类致癌物,让好胆固醇变坏。特别是颜色发深、有哈喇味的油,含有大量自由基。

2、部分调和油

某些所谓"黄金比例"调和油,其实混入了大量廉价棕榈油。查看配料表,如果前三位是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3、动物性油脂

猪油、牛油等动物油含有40%以上的饱和脂肪酸,会明显提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传统观念认为"猪油炒菜香",其实是在给血管埋雷。

二、60+人群的黄金用油公式

1、凉拌首选:紫苏籽油+橄榄油

紫苏籽油富含Ω-3系脂肪酸,搭配特级初榨橄榄油,能提升脂溶性营养素吸收率。建议按1:3比例调配,既经济又营养。

2、日常炒菜:双低菜籽油+稻米油

菜籽油要选"双低"品种(低芥酸、低硫苷),烟点高达220℃。搭配富含谷维素的稻米油,能形成完美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组合。

3、高温煎炸:选对工具比选油更重要

实在需要煎炸时,用空气炸锅代替宽油烹饪。若必须用油,选择精炼程度高的葵花籽油,控制油温不超过180℃。

三、用油量控制的三个诀窍

1、定量油壶比eyeballing靠谱

告别"随手一倒",改用带刻度的控油壶。每人每天用油量控制在25-30ml,相当于白瓷汤勺2勺半。

2、先焯后炒省油50%

炒青菜前先用沸水焯10秒,减少吸油量。肉类可以先用水煮至半熟再煎炒,避免"喝油"现象。

3、巧用天然"润滑剂"

炒蛋时加勺豆浆,煎鱼时垫姜片,这些方法都能减少用油量。不粘锅配合硅胶铲,用油量能减少1/3。

四、特别提醒:这些情况要换油

1、油瓶开封超3个月

即使没过保质期,开封后接触空气会加速氧化。建议买小包装,或者分装到100ml棕色玻璃瓶中使用。

2、血脂异常时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者要减少棕榈油、椰子油摄入。甘油三酯高的人群要控制Ω-6系植物油用量。

3、服用抗凝药物期间

亚麻籽油、鱼油等富含Ω-3的油品可能增强药效,需咨询医生调整用量。

记住,没有完美的油,只有聪明的搭配。就像那位每天用不同油瓶编号轮换的张教授,76岁血管弹性堪比中年人。现在就去检查你家油瓶吧,换个油可能就是换条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