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两个月了脚还是肿的怎么回事

急救知识编辑 健康领路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骨折两个月后脚部仍肿胀可能由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软组织损伤未完全恢复、过早负重活动、感染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干预、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复查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1.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骨折后患肢长期制动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肿胀。表现为皮肤温度偏低、按压后凹陷恢复缓慢。可通过抬高患肢15-2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配合间歇性气压泵治疗改善循环。避免长时间下垂肢体,夜间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

2.软组织损伤未恢复

伴随骨折的韧带肌腱损伤需要更长时间修复,可能持续刺激滑膜分泌炎性介质。常见于踝关节骨折,表现为活动时肿胀加重伴僵硬感。建议使用脉冲射频治疗仪缓解软组织粘连,每日进行非负重状态下踝泵运动300-500次,分3-5组完成。

3.过早负重活动

骨痂未完全骨化前过早承重可能导致微骨折和炎性反应复发。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但可见局部骨质疏松时,需继续使用拐杖部分负重4-6周。可遵医嘱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骨愈合,配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仪每日30分钟。

4.创伤后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术后可能出现低毒性感染,表现为持续肿胀伴间歇性低热。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核磁共振显示骨髓水肿信号。需进行细菌培养后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抗感染,严重者需手术清创并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链珠。

5.深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制动导致下肢静脉血流淤滞,D-二聚体检测阳性,血管超声可见管腔填充缺损。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并皮下注射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稳定后改用利伐沙班片口服。禁忌按摩患肢,须穿戴医用弹力袜6个月以上预防血栓后综合征。

骨折后肿胀持续需监测患肢周径变化,每日同一时间用软尺测量并记录。饮食应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等深色蔬菜,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康复期间建议使用水中步行训练降低关节负荷,水温维持在32-34℃为宜。如出现皮肤发绀、剧烈疼痛或肿胀突然加重,须立即就医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急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