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大户”被揪出,是坚果的10倍!不想血脂升高,少吃这3物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8次浏览

关键词: #血脂

最近体检报告上的血脂指标又亮红灯了?很多人以为坚果是高血脂的“罪魁祸首”,其实真正的“血脂大户”藏得更深!它们的胆固醇含量甚至是坚果的10倍,却常常被我们当成“健康食品”塞进嘴里。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些披着羊皮的狼,看看你中招了没?

一、动物内脏:营养丰富但胆固醇爆表

1、猪脑的胆固醇含量惊人

每100克猪脑含胆固醇2571毫克,是同等重量坚果的10倍以上。虽然富含卵磷脂,但高血脂人群最好敬而远之。

2、动物肝脏的双面性

猪肝、鸡肝等虽然补铁效果好,但胆固醇含量都在300-600毫克/100克。建议每月食用不超过2次,每次控制在50克以内。

3、隐藏的高危选手

鸭蛋黄、鱼籽等看似小巧,但胆固醇密度极高。一颗咸鸭蛋黄的胆固醇就抵得上全天建议摄入量。

二、加工肉制品的隐形陷阱

1、香肠培根的脂肪炸.弹

市售香肠的脂肪含量普遍在20%-30%,还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一根普通香肠的热量相当于两碗米饭。

2、肉松的糖油混合物

为了让口感更酥松,肉松制作时会添加大量油脂和糖分。100克肉松的热量高达500大卡,脂肪含量比红烧肉还高。

3、速冻丸类的伪装术

鱼丸、虾饺等速冻火锅料,实际主料可能是肥肉和淀粉。某些产品脂肪含量能达到15%,还含有反式脂肪酸。

三、被忽视的甜品刺客

1、奶油蛋糕的甜蜜陷阱

植物奶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会直接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寸奶油蛋糕的脂肪含量相当于喝下小半碗油。

2、奶茶里的油脂秘密

奶盖茶使用的奶盖粉,脂肪含量超过50%。一杯全糖奶盖茶=13块方糖+20克脂肪,堪称血管“糊墙剂”。

3、酥皮点心的层层危.机

蛋黄酥、榴莲酥等需要大量起酥油制作,单颗脂肪含量可达10克。那些掉渣的酥皮,其实就是油和面粉的层叠体。

四、聪明吃法指南

1、替换法则

用鸡胸肉代替红肉,选择橄榄油替代动物油,零食换成原味坚果(每天20克为宜)。

2、烹饪升级

多用蒸煮炖方式,炒菜时使用不粘锅减少用油量,肉类先去皮再烹饪。

3、进食技巧

先吃蔬菜再吃主食,细嚼慢咽控制食量,晚餐尽量在7点前完成。

现在知道为什么“管住嘴”这么难了吧?这些伪装高手就藏在我们的日常饮食里。不过也别太紧张,记住“解馋不“贪””的原则——偶尔吃一次没关系,关键是控制频率和分量。从今天开始,购物前多看两眼营养成分表,你的血管会感谢这个好习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