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性脱发是什么
小儿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小儿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营养不良性脱发是指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的毛发脱落。主要表现有头发稀疏、发质干枯易断、生长缓慢等,常见诱因包括长期节食、消化吸收障碍、贫血等。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毛囊萎缩。常见于极端节食、胃肠手术后人群,可能伴随指甲脆裂、肌肉流失。需通过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补充,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缺铁性贫血会减少毛囊供氧,引发弥漫性脱发。女性月经量过多、素食者易发,常伴面色苍白、乏力。可适量进食动物肝脏、菠菜,必要时使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或琥珀酸亚铁片。
锌参与角蛋白合成,缺乏时出现头发细软易断。多见于挑食儿童、慢性腹泻患者,可能合并味觉减退。建议食用牡蛎、坚果,临床常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治疗。

维生素B7(生物素)不足易导致头发干枯脱落,常见于长期服用抗生素者。全谷物、蛋黄等食物可补充,必要时使用复合维生素B片。
亚油酸等脂肪酸缺乏会影响头皮油脂分泌,导致毛囊炎症性脱发。多见于严格低脂饮食人群,可增加深海鱼、核桃摄入,配合维生素E软胶囊辅助改善。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畜禽肉50-75克、水产品40-75克,搭配深色蔬菜300-500克。避免过度烫染头发,梳头时选择宽齿木梳。若脱发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指甲凹陷、皮肤干燥等症状,建议至皮肤科进行毛发镜检查和血清营养素检测。哺乳期女性、术后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膳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