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的方法

内分泌科编辑 医言小筑
132次浏览

关键词: #血糖

控制血糖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运动、监测血糖、药物治疗、心理调节等方式实现。血糖异常可能与遗传、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

1、调整饮食

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搭配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两餐间可适量进食坚果或低糖水果。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限制煎炸食品。合并肥胖者需控制总热量,每日减少500-750千卡摄入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运动时间建议安排在餐后1小时,持续30-40分钟为宜。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运动时携带含糖食品应急。

3、监测血糖

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波动规律。血糖不稳定者每日监测4-7次,稳定后可减少频次。注意观察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方案。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评估长期控制效果,目标值一般控制在7%以下。

4、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片为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阿卡波糖片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适合餐后血糖升高者。格列美脲片促进胰岛素分泌,需警惕低血糖风险。胰岛素注射液用于1型糖尿病或口服药失效患者,需规范注射技术。所有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心理调节

长期血糖管理可能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压力。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加入病友互助小组获得社会支持。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避免熬夜影响激素分泌。家属应参与监督并给予情感关怀,共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血糖需要综合干预和长期坚持,建议定期复查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和糖果,注意足部护理预防感染。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运动计划,夏季注意补水,冬季加强保暖。出现明显口干、消瘦或视物模糊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