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怎样检查

膀胱炎可通过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培养、膀胱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等方式确诊。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结石刺激、药物损伤、放射治疗、免疫缺陷等因素引起。
尿常规检查是诊断膀胱炎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急性膀胱炎患者尿液中白细胞计数常超过5个/高倍视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镜下血尿。该项检查无需特殊准备,留取清洁中段尿即可完成检测。
尿细菌培养能明确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对指导抗生素选择具有关键作用。采集晨起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液,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培养阳性时可进行药敏试验。该检查需在抗生素使用前完成,避免出现假阴性结果。
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黏膜病变情况,适用于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通过尿道插入内窥镜,能发现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灶等典型炎症表现,同时可鉴别肿瘤、结核等特殊类型膀胱炎。检查前需进行局部麻醉,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血尿或排尿不适。
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膀胱结石、肿瘤、尿路畸形等继发性病因。超声检查可显示膀胱壁增厚、残余尿量增多等间接征象,CT尿路成像能全面评估泌尿系统结构。对于反复发作的膀胱炎患者,建议完善影像学检查排除潜在器质性病变。
尿流动力学检查适用于怀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通过测定尿流率、膀胱压力等参数评估排尿功能。该项检查能鉴别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无力等排尿功能障碍导致的慢性膀胱炎。检查需在专业尿动力学室进行,通过导管插入和液体灌注完成数据采集。
确诊膀胱炎后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过度劳累。急性期可饮用蔓越莓汁或服用乳酸菌制剂调节尿路环境,但不宜饮用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建议穿着棉质透气内裤,性生活后及时排尿。若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需警惕肾盂肾炎,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细菌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