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补充食品时有什么要求?

妇幼保健编辑 健康解读者
131次浏览

关键词: #食品

制作补充食品时需确保营养均衡、安全卫生、适合消化能力,并符合婴幼儿或特定人群的生长发育需求。主要有食材选择、加工方式、质地调整、过敏规避、分量控制等要求。

1、食材选择

优先选用新鲜应季的蔬菜水果、优质蛋白来源如瘦肉或鱼类,搭配全谷物类主食。避免加工食品、高糖高盐食材,7-12月龄婴儿辅食禁止添加调味品。根茎类蔬菜需去皮彻底,叶菜需浸泡去除农残,动物性食材需充分煮熟灭菌。

2、加工方式

6-8月龄建议采用蒸煮后研磨成泥状,9个月后可尝试软烂小颗粒。禁用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推荐水煮、清蒸等保留营养的方式。加工器具需专用并消毒,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制作后2小时内食用完毕。

3、质地调整

根据进食能力阶梯式调整,从细腻糊状过渡到碎末状再到小块状。早产儿或过敏体质者需延长泥状阶段,出牙期可提供磨牙软条。吞咽功能异常人群需维持糊状质地,必要时添加增稠剂调整流动性。

4、过敏规避

首次添加单一食材观察3天,常见致敏物如鸡蛋、花生、海鲜等延迟引入。家族过敏史者避免早期接触麸质、乳制品,湿疹患儿慎用热带水果。出现皮疹、腹泻等反应立即停用并记录致敏源。

5、分量控制

初期每次添加1-2茶匙逐步增量,1岁前每日辅食不超过3次且不影响奶量摄入。缺铁性贫血婴儿可增加红肉频次,肥胖风险群体需控制高能量食材比例。慢性病患者需按营养师建议定制特殊配比。

制作补充食品期间需保持操作台面清洁,食材现做现吃避免隔夜储存。婴幼儿进食时需有成人看护以防呛噎,出现拒食时不可强迫喂食。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及时调整食物种类与营养密度。特殊医疗用途食品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添加营养补充剂或草药成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