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儿科 > 儿科学 > 小儿支气管哮喘
首页上一页123456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窦性心动过速可能由生理性因素、药物作用、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贫血等原因引起。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生理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率加快。这类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休息或情绪平复后心率可逐渐恢复正常。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深呼吸等放松训练。
某些药物如沙丁胺醇吸入剂、阿托品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可能刺激心脏传导系统,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增高。若出现药物相关心动过速,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禁止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心肌炎、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这类疾病通常伴随胸闷、气短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疾病会导致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异常,表现为持续心率增快。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多汗、消瘦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肾上腺CT等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甲亢患者需服用甲巯咪唑片。
重度贫血时,机体为代偿组织缺氧会反射性加快心率。患者常伴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明显降低。治疗需纠正贫血原因,如缺铁性贫血可补充琥珀酸亚铁片,同时增加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红肉等食物摄入。
日常需避免摄入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建议定期监测静息心率,若持续超过100次/分钟或伴随心悸、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运动前应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诱发心动过速发作。
周期性肢体运动在PSG(多导睡眠图)中主要表现为睡眠期间反复出现的刻板性肢体抽动,通常累及下肢,具有规律性间隔特征。这类运动可通过PSG记录的肌电图通道明确识别,常与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相关,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PSG检测中,周期性肢体运动的典型表现为每隔20-40秒重复出现的肢体肌肉收缩,每次持续0.5-5秒,至少连续发生4次以上才能确诊。下肢胫骨前肌群最常受累,表现为大脚趾背屈、踝关节背屈或膝关节屈曲动作。运动事件多集中于非快速眼动睡眠N1、N2期,可能导致微觉醒或完全觉醒,但患者常无自觉记忆。PSG需同步监测双侧胫骨前肌和上肢肌肉肌电活动,以排除其他运动障碍。严重病例可见每小时超过15次运动事件,伴随心率加快和血压波动。
当周期性肢体运动合并血氧饱和度下降时,需优先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共存可能。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或夜间癫痫发作,需通过视频PSG观察行为表现与脑电图特征进行鉴别。铁代谢异常、脊髓病变、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诱发类似表现,必要时需完善血清铁蛋白、头颅MRI等补充检查。
建议存在夜间肢体抽动或日间嗜睡症状者尽早就医,完善PSG监测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补充铁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诊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罗匹尼罗片等药物控制症状,并定期复查PSG评估治疗效果。
肩袖损伤能否自愈需根据损伤程度决定,轻微损伤可通过休息、冰敷、制动等方式促进自愈,严重损伤需医疗干预。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的肌腱组成,轻微拉伤或部分撕裂时,停止引发疼痛的动作可避免进一步损伤。急性期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重复多次,减轻肿胀和炎症。使用三角巾或支具固定肩关节,减少肌腱牵拉。疼痛缓解后,可进行钟摆运动,身体前倾,患肢自然下垂画小圈,逐渐增加活动范围。适度牵拉胸大肌和背阔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完全撕裂或伴随剧烈疼痛、无力抬臂时,自愈概率较低。冈上肌全层撕裂可能导致肩峰下撞击,表现为夜间痛和抬臂60-120度时疼痛弧。长期未愈合的损伤易引发冻结肩,出现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存在骨赘或肩峰形态异常者,肌腱持续受摩擦,需关节镜下清理或肩峰成形术。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疾病患者,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可能需富血小板血浆注射促进愈合。
恢复期避免提重物及过顶动作,睡眠时在患侧手臂下垫枕头保持中立位。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胶原合成。若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肌肉萎缩,建议及时就诊骨科或运动医学科,评估是否需超声引导下封闭治疗或手术修复。
儿童隐性脊柱裂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异常、下肢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异常、脊柱畸形以及神经损伤。隐性脊柱裂是脊柱闭合不全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少数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部分患儿腰骶部可见皮肤凹陷、毛发增生、色素沉着或脂肪瘤。这些皮肤改变可能与脊髓栓系有关,家长需注意观察皮肤变化,若发现异常隆起或分泌物应及时就医。皮肤症状通常在出生时即可发现,少数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
患儿可能出现下肢无力、步态异常或足部畸形。症状轻重与神经受损程度相关,轻度表现为易跌倒,重度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家长需关注孩子行走姿势,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常见尿频、尿失禁或便秘等症状,与支配膀胱直肠的神经受损有关。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复尿路感染,家长需记录排尿排便频率,配合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功能损害程度。症状持续加重需考虑手术治疗解除神经压迫。
部分患儿伴随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在快速生长期表现尤为明显。轻度畸形可通过支具矫正,严重畸形可能需脊柱融合术。家长应定期测量孩子身高,观察躯干对称性,早发现早干预可减少骨骼发育异常。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下肢感觉减退、反射异常或进行性肌力下降。神经损伤多由脊髓栓系综合征引起,需通过MRI明确诊断。家长发现孩子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或出现进行性运动障碍时,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要神经松解手术。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生长发育评估,特别注意腰骶部皮肤变化和运动功能发育。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发育,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造成脊柱损伤,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肌肉协调性训练。发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至儿科或神经外科就诊,通过超声、MRI等检查明确病情程度,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观察随访或手术治疗方案。
脂肪肝患者需避免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食物及酒精摄入,主要包括肥肉、油炸食品、甜点、动物内脏和酒类。
猪油、牛油、奶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脂肪堆积加剧。日常烹饪建议改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但需控制总量。
蛋糕、奶茶、含糖饮料中的精制糖会促进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加速脂肪肝进展。水果中荔枝、龙眼等含糖量高的品种也应限量,每日水果摄入量控制在200-350克为宜。
猪脑、鸡肝等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极高,每100克猪脑含胆固醇约2500毫克,过量食用会干扰脂质代谢。建议每月食用不超过1-2次,每次量控制在50克以内。
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抑制脂肪酸氧化,每日饮酒超过40克酒精(约2两白酒)可使脂肪肝风险增加3倍。脂肪肝患者应严格戒酒,包括啤酒、红酒等所有含酒精饮料。
香肠、腊肉等腌制肉制品含大量亚硝酸盐和防腐剂,会增加肝脏解毒压力。零食类如薯片、饼干等往往含有反式脂肪酸,建议选择原味坚果、无糖酸奶作为替代。
脂肪肝患者日常饮食应以清蒸、炖煮为主,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搭配燕麦、荞麦等全谷物。每日保证500克以上深色蔬菜摄入,适量进食苹果、猕猴桃等低糖水果。坚持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定期复查肝功能、肝脏超声,若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