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骨科 > 骨科学 >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大小便失禁需紧急就医处理,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减压、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生活调整。
严重神经压迫导致马尾综合征时需行椎间盘切除或椎管减压术,术后可能遗...
腰椎间盘突出针灸治疗后复发概率因人而异,主要与治疗规范性、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康复锻炼等因素有关。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疗程不足或手法不当可能影响疗效。建议选...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多数情况下不建议家庭牵引治疗。牵引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主要受到骨质疏松程度、椎体稳定性、牵引力度控制、专业指导等因素影响。
中重度骨质疏...
腰椎间盘突出西药治疗可能存在副作用,常见药物副作用主要涉及胃肠刺激、肝肾功能影响、过敏反应及神经系统症状。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能引发胃痛、恶心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休养时可通过踝泵运动、热敷按摩、体位调整、气压治疗等方式加强血液循环。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减缓,需结合主动与被动干预改善局部血供。
仰卧位反...
腰椎间盘突出疼痛佩戴腰围可以减轻症状。腰围主要通过限制腰椎活动、分担压力、提供支撑、减少神经压迫等方式缓解疼痛。
腰围能限制腰椎过度屈伸和旋转,减少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神...
腰椎间盘突出松解软组织粘连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微创介入和手术松解等方式实现,具体方法需根据粘连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
热敷或超声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一般不建议立即打羽毛球,术后恢复情况主要与手术方式、康复进度、个体差异、复查结果等因素相关。
微创椎间孔镜术后3个月可尝试低强度运动,开放融合术后需...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存在复发可能,复发概率主要与术后康复锻炼、日常姿势管理、椎间盘退变程度、手术方式选择等因素相关。
缺乏核心肌群训练可能导致脊柱稳定性不足。建议在...
腰椎间盘突出牵引治疗可能引起肌肉拉伤、神经损伤、椎间盘突出加重、关节错位等并发症。
牵引力度过大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腰部肌肉过度拉伸,表现为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治疗需...
首页上一页678910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10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右腿膝盖内侧有个疙瘩可能是由脂肪瘤、腘窝囊肿、滑膜增生、骨软骨瘤或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引起的,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治疗。
脂肪瘤是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或脂肪代谢异常有关。疙瘩质地柔软、边界清晰且可推动,通常无疼痛感。体积较小且无症状者无须处理,若影响活动或持续增大可手术切除,常用术式为脂肪瘤摘除术。
腘窝囊肿多继发于膝关节退行性变或滑膜炎,表现为膝盖后内侧的囊性包块,屈膝时可能增大并伴有酸胀感。超声检查可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严重者需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滑膜增生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或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局部硬结伴关节肿胀、晨僵。需完善类风湿因子检测,治疗包括口服甲氨蝶呤片、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照射也有帮助。
骨软骨瘤属于良性骨肿瘤,青少年多见,疙瘩质地坚硬且固定于骨面。X线可见骨性突起,无症状者定期观察即可,若压迫神经血管或恶变倾向需手术切除,术后可能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
局部感染或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可活动的压痛性包块。需排查感染源,细菌感染时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结核性淋巴结炎需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和利福平胶囊。
建议避免反复按压疙瘩,减少膝关节剧烈运动,穿戴护膝保护关节。若疙瘩持续增大、出现红肿热痛或影响行走,应及时至骨科或普外科就诊,完善超声、MRI等检查明确性质。日常可热敷缓解不适,但禁止自行穿刺或外敷刺激性药物。
肺癌和咽喉癌患者一般可以适量饮用山楂茶,但需结合具体病情及治疗阶段调整。山楂茶含有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可能对消化功能有一定帮助,但肿瘤患者饮用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与胃肠刺激。
山楂茶中的山楂酸、柠檬酸等成分可促进胃酸分泌,改善化疗或放疗导致的食欲不振,其含有的金丝桃苷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轻度抗氧化作用。对于术后恢复期或稳定期的患者,常温饮用淡山楂茶通常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可能缓解口干、恶心等治疗副作用。部分中药配伍中会将山楂与陈皮、茯苓同用以健脾消食,但需避免与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同服,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正在接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患者需谨慎,山楂提取物可能通过CYP3A4酶影响药物代谢,如厄洛替尼片、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等疗效。咽喉癌放疗后出现黏膜炎或溃疡时,酸性山楂茶可能刺激受损黏膜产生灼痛感。合并胃食管反流或胃溃疡的肿瘤患者,空腹饮用可能诱发反酸、胃痛等症状。
建议患者在饮用前咨询主治医师,根据当前用药方案及胃肠功能状态调整饮用量与浓度。治疗期间可选用更温和的罗汉果茶、麦冬茶等替代,同时保持饮食营养均衡,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配合吞咽训练改善进食功能。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与影像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乳腺癌是否需要先化疗后手术需根据病情决定。部分患者需术前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部分可直接手术。乳腺癌治疗方式主要有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新辅助化疗适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或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通过化疗药物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概率。常用化疗方案包含多西他赛注射液、表柔比星注射液、环磷酰胺片等药物组合。部分患者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可能将根治性手术改为保乳手术。新辅助化疗还能帮助评估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可直接手术的情况多见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肿瘤体积较小且未出现远处转移时,通常建议优先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乳腺癌根治术、保乳手术等。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辅助化疗,降低复发风险。直接手术能快速去除病灶,避免化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缩短整体治疗时间。
乳腺癌治疗方案需结合分子分型、临床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由多学科团队评估后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注意营养支持,保持乐观心态,定期复查监测治疗效果。
区分抑郁症和更年期紊乱需结合症状特点、年龄阶段及激素水平变化综合判断。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心理症状;更年期紊乱则以潮热、月经紊乱等生理变化为主,可能伴随情绪波动。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低落、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精力减退或疲劳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责、自杀念头等严重心理反应。躯体症状如失眠、食欲改变等多为心理因素继发,且无明确生理诱因。更年期紊乱的典型表现与雌激素水平下降直接相关,如潮热出汗、夜间盗汗、阴道干涩、月经周期紊乱等,情绪波动多为阵发性,常与躯体不适同步出现,且多发于45-55岁女性群体。
更年期情绪症状通常随着激素替代治疗或时间推移逐渐缓解,而抑郁症需心理干预或抗抑郁药物治疗。部分更年期女性可能合并抑郁症,若情绪症状持续加重、影响社会功能或伴随显著认知障碍,需考虑共病可能。实验室检查如性激素六项可辅助鉴别,抑郁症患者激素水平通常无特异性变化。
建议存在相关症状者记录症状发作特点与持续时间,及时至精神心理科或妇科就诊。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及社交活动有助于缓解两类症状,但切勿自行使用激素或抗抑郁药物。医生将通过临床症状评估、激素检测及心理量表筛查明确诊断。
肺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肺转移通常由恶性肿瘤扩散引起,需根据原发肿瘤类型、转移灶数量及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适用于孤立性肺转移或数量有限的转移灶,尤其原发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时。通过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等术式清除病灶,需结合术中快速病理评估切缘。术后可能伴随气胸、出血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血氧及引流液性状。常见适应证包括结直肠癌、骨肉瘤等寡转移患者。
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或调强放疗精准照射转移灶,适用于无法手术的多发病灶或特殊解剖位置病灶。治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肺炎,表现为咳嗽、低热,需配合肺功能锻炼。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放射敏感性肿瘤效果显著。
根据原发肿瘤类型选择方案,如顺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结直肠癌转移。化疗可能导致骨髓抑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使用抑制剂,如吉非替尼片治疗EGFR突变阳性肺转移,克唑替尼胶囊用于ALK重排患者。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及间质性肺炎症状。对驱动基因明确的黑色素瘤、乳腺癌转移效果显著。
通过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等PD-1抑制剂激活T细胞抗肿瘤效应,适用于高微卫星不稳定性肿瘤。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需配合糖皮质激素处理。治疗前需评估PD-L1表达水平,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转移具有长期生存获益。
肺转移患者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营养素。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避免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疗效,出现咯血、持续胸痛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建议配合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必要时加入癌痛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