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小孩患慢性肾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患慢性肾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慢性肾衰竭在儿童中并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可能会表现为生长迟缓、乏力、面色苍白、高血压、尿量异常以及夜尿增多等症状,这些往往是疾病进展的信号,应尽早就医进行诊断与治疗。
1、生长迟缓
慢性肾衰竭可能导致孩子体内代谢异常、营养吸收障碍和酸碱平衡失调,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身高、体重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应进行肾功能相关检查,以排除肾脏问题。
2、乏力与面色苍白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贫血,因为肾无法正常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从而抑制红细胞的生成。孩子可能常常感到疲惫、懒动,甚至面色蜡黄。如果孩子经常显得无精打采,伴有脸色发白,就要引起足够重视。
3、高血压
肾脏负责调节水盐平衡,肾功能下降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儿童高血压常表现为易怒、头痛和视力模糊,家长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检测孩子的血压,并排查肾脏功能。
4、尿量异常
孩子的尿量可能显著减少,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尤其是无明显原因的夜尿过多,可能反映出早期肾功能受损。家长应注意孩子小便习惯的改变,并及时向医生反映。
5、其他症状
随着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水肿、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些信号常提示疾病进入中晚期阶段,已经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影响,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慢性肾衰竭对儿童影响深远,家长需特别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精神状态以及生活细节。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如果发现可疑症状,请尽快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肾积水怎么办

宝宝肾积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根据病因、积水程度和宝宝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随访、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1、可能的原因 宝宝肾积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先天结构异常: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或尿道瓣膜问题等,导致尿液排出受阻、积聚在肾脏中。 功能性问题:部分新生儿可能由于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导致尿液排泄功能暂时性异常,积水通常在宝宝出生后逐渐改善。 感染或结石:尿路感染或肾结石也可能引发肾积水,需要及早干预以防止病情加重。 2、处理方法 宝宝肾积水的处理方式需视其病因和积水程度而定,以下为常见应对措施: 观察随访 对于轻度肾积水或暂时性功能异常引起的调节性肾积水,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医生可能建议定期超声检查如每3到6个月一次监控肾积水情况,确保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 药物治疗 若有尿路感染危险,会考虑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的药物包括阿莫西林或头孢类抗菌药。对于病程中出现的炎症症状,可辅助使用相应药物缓解。 手术干预 中重度肾积水或由结构性问题引起的肾积水需采取手术治疗。例如,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用于解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输尿管植入术适用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问题;切除多余组织治疗尿道瓣膜狭窄等。手术前后需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护理,保障宝宝顺利恢复。 3、日常护理与饮食调节 除了专业的医疗干预,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宝宝: 注意观察宝宝尿液的颜色、气味及排尿状态,如发现尿量过少、尿液混浊或血尿等异常情况,应尽快就医。 保证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尿路通畅。但若宝宝病情需要限制液体,则应遵医嘱操作。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盐、高蛋白质的饮食,减轻肾脏负担。 宝宝肾积水需要精准评估和规范管理,家长应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妥善治疗和护理。如出现排尿异常、腹泻乏力或反复尿感等症状,应尽早就医评估,避免肾功能受损带来长期健康隐患。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