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正常的肝功能报告单主要关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四项核心指标,其数值范围及临床意义如下。
1. 转氨酶指标谷丙转氨酶正常值低于40单位每升,谷草转氨酶低于35单位每升。轻度升高可能与脂肪肝、饮酒有关,显著升高需警惕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
2. 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正常值1.7-21微摩尔每升。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性疾病,直接胆红素升高多提示胆管梗阻或胆汁淤积。
3. 蛋白合成功能白蛋白正常值35-55克每升,降低可能反映慢性肝病或营养不良。球蛋白比值异常需排查自身免疫性肝病。
4. 其他辅助指标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升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能提示胆道疾病或酒精性肝病。胆碱酯酶降低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下降。
建议空腹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发现单项指标异常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定期复查监测变化。
胆结石可通过饮食调节、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需根据结石大小和症状严重程度选择。
1、饮食调节: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补充,有助于减缓结石形成。适合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患者。
2、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片等溶石药物可溶解胆固醇结石,需长期服用。可能与胆汁成分异常有关,常伴随右上腹隐痛。
3、体外碎石:利用冲击波将结石击碎后排出,适用于单发且直径较小的结石。可能与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有关,易引发胆绞痛。
4、胆囊切除:腹腔镜手术可彻底解决结石复发问题,适合反复发作或合并胆囊炎患者。手术需评估胆囊功能状态。
建议胆结石患者定期复查超声,避免暴饮暴食,急性发作时需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