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艾滋病前期最明显的症状包括持续低热、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口腔溃疡、体重快速下降等。这些症状通常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盗汗、乏力、皮疹等表现。
1、持续低热体温长期维持在37.3-38℃之间,常规退热治疗无效。可能与病毒血症导致免疫系统持续激活有关,需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诊。
2、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出现无痛性肿大淋巴结,直径多超过1厘米且持续3个月以上。这是病毒攻击淋巴系统的典型表现。
3、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出现反复发作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疱疹性溃疡,愈合缓慢。提示细胞免疫功能已受到明显损害。
4、体重下降6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伴持续性腹泻。与病毒消耗机体营养及机会性感染导致吸收障碍相关。
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到感染科就诊,通过HIV核酸检测或抗体筛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须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感染后体重下降通常出现在发病期,一般感染后2-10年可能出现明显消瘦,实际时间受到免疫状态、病毒载量、营养摄入、机会性感染等因素影响。
1、免疫状态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易出现消耗综合征,需通过抗病毒治疗重建免疫功能,可遵医嘱使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等药物。
2、病毒载量未控制的高病毒载量加速代谢异常,规范抗病毒治疗使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可改善营养状况,常用药物包含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雷特格韦。
3、营养摄入慢性腹泻或口腔病变导致进食障碍时需调整饮食,建议高蛋白流质饮食配合营养补充剂,必要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4、机会性感染合并结核病或隐孢子虫感染会加重消耗,需针对性使用异烟肼、硝唑尼特等药物治疗原发感染。
艾滋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体重变化,保持均衡饮食并适当进行抗阻运动,出现持续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