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糖尿病使用胰岛素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妊娠糖尿病及胰腺疾病等因素导致,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饮食控制及运动管理等方式治疗。
1. 胰岛素分泌不足1型糖尿病或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无法分泌足够胰岛素,需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2. 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早期存在胰岛素利用障碍,当口服药无法控制血糖时需联合胰岛素。可能伴随肥胖、黑棘皮症等症状,可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
3.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胎盘激素拮抗胰岛素作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影响胎儿,胰岛素成为安全选择。推荐使用人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
4. 胰腺疾病胰腺炎、胰腺切除等导致胰岛细胞破坏,须终身胰岛素治疗。常伴有脂肪泻、消瘦等症状,需配合胰酶补充剂使用。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调整胰岛素剂量,同时保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规律运动,避免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是否需长期服药取决于分型及病情控制情况,1型糖尿病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在早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
1、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擅自停药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
2、2型糖尿病早期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5%,可通过严格饮食控制、运动减重等方式实现血糖达标,此时可能无须立即用药。
3、2型糖尿病进展期当患者出现明显胰岛素抵抗或胰岛功能衰退时,需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等口服降糖药,或GLP-1受体激动剂等注射类药物。
4、特殊状态调整妊娠期糖尿病或围手术期等特殊阶段,需根据血糖监测结果临时调整用药方案,但调整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指标,遵医嘱评估用药必要性,同时保持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