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糖尿病的饮食要注意哪些

|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问题描述:
糖尿病的饮食要注意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重点关注血糖控制,主要原则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均衡蛋白质与脂肪比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1、控碳水:

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糙米、燕麦等全谷物,避免精制糖和甜食。每餐搭配蔬菜延缓糖分吸收。

2、低升糖:

选择升糖指数低于55的食物如西蓝花、苹果,避免西瓜、白面包等高升糖食物。采用蒸煮等低温烹饪方式。

3、均衡搭配:

每餐蛋白质占总热量20%-30%,优选鱼类、豆制品。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限制动物油脂摄入。

4、高纤维:

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通过芹菜、魔芋等增加饱腹感。可适当食用奇亚籽、亚麻籽等超级食物。

建议采用少食多餐制,定时监测血糖变化,避免空腹饮酒,烹饪时用代糖替代蔗糖。出现异常血糖波动应及时就医调整饮食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糖10以上怎么办

血糖10毫摩尔每升以上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方式控制。空腹血糖超过7毫摩尔每升或餐后血糖超过10毫摩尔每升通常提示糖尿病可能。

1、饮食调整:

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达到30克,避免含糖饮料和高脂饮食。

2、运动干预: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3、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为一线降糖药物,格列美脲可刺激胰岛素分泌,达格列净通过尿液排糖,具体用药方案需内分泌科医生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制定。

4、血糖监测:

建立血糖监测记录,包括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和神经病变评估,保持规律作息和稳定情绪有助于血糖控制。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