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胃镜报告单显示胃癌时,主要观察肿瘤位置、大小、形态、浸润深度及活检结果,需结合病理报告综合评估。
1、肿瘤位置:报告会标注肿瘤发生的具体部位,如胃窦、胃体或贲门,不同位置可能影响手术方案选择。
2、病变形态:描述肿瘤外观特征,包括隆起型、溃疡型或浸润型,初步判断肿瘤生长方式和恶性程度。
3、浸润深度:通过胃镜观察黏膜层、肌层是否受侵,结合超声内镜可评估肿瘤是否突破浆膜层。
4、活检结果:病理报告会明确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是确定胃癌分期和治疗方案的核心依据。
发现报告异常应及时携带完整资料就诊,由肿瘤科医生结合影像学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胃炎三联疗法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菌群失调等副作用。该疗法通常包含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和铋剂三类药物,具体副作用与个体差异和药物成分有关。
1、胃肠道反应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表现为恶心呕吐或腹泻。建议餐后服药减轻刺激,严重时可遵医嘱更换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等替代药物。
2、过敏反应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可能引发皮疹或瘙痒。用药前需明确过敏史,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可替换为四环素类抗生素。
3、肝功能异常克拉霉素等药物经肝脏代谢,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异常时可遵医嘱调整为枸橼酸铋钾等对肝影响较小的药物。
4、菌群失调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导致腹胀或口腔溃疡。治疗期间可配合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但需与抗生素间隔两小时服用。
用药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出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禁止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