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得了抑郁症好了以后还能犯吗

|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得了抑郁症好了以后还能犯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郑志峰
郑志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抑郁症治愈后仍有可能复发,这与遗传、环境、生理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1、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复发中起到重要作用。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群,复发的可能性更高。这是因为抑郁症与某些基因的变异有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增加复发的风险。对于这类人群,建议在治愈后继续保持定期心理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复发迹象。
2、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原因。长期处于高压、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中,容易诱发抑郁症的再次发作。工作压力、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紧张等都可能成为复发的诱因。为了降低复发风险,建议患者学会情绪管理,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同时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统,避免长期处于孤立状态。
3、生理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异常,例如海马体体积缩小、前额叶皮层活动减弱等。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在治愈后依然存在,增加了复发的可能性。针对这一问题,药物治疗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可以帮助维持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减少复发风险。
4、心理治疗是预防抑郁症复发的重要手段。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正念疗法MBCT则通过培养正念意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情绪,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建议患者在治愈后继续接受心理治疗,巩固治疗效果。
5、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关键。规律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提升情绪。健康的饮食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坚果等有助于维持大脑健康。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也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抑郁症治愈后仍有可能复发,但通过综合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建议患者在治愈后继续保持定期心理评估,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以维持身心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躯体化障碍的症状疼痛是真的吗?

躯体化障碍的疼痛是真实存在的躯体感受,属于功能性躯体症状,主要由心理压力异常转化为躯体不适引起。典型表现包括反复出现的慢性疼痛、胃肠道不适、假性神经系统症状,常伴随焦虑抑郁情绪。

1、疼痛特点:

患者描述的疼痛具有真实生理基础,大脑疼痛中枢确实被激活,但无相应器质性病变。常见表现为游走性钝痛,多集中在头颈部、腰背部或四肢关节,疼痛程度与情绪波动明显相关,体检无阳性体征,镇痛药效果有限。

2、消化系统症状:

超过60%患者出现功能性胃肠紊乱,如非溃疡性胃痛、肠易激综合征表现。可能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镜检查无异常,症状严重时可影响进食,但体重变化不明显。

3、假性神经症状:

部分患者主诉肢体麻木、刺痛或感觉异常,甚至出现短暂性视物模糊、吞咽梗阻感等转换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症状分布不符合神经解剖规律,暗示治疗可能缓解。

4、呼吸循环症状:

常见心慌胸闷、呼吸不畅等类似心脏病表现,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正常。症状多在静息时发作,活动后反而减轻,与器质性心肺疾病呈现相反特征。

5、伴随心理特征:

90%以上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共病,表现为过度关注身体变化、反复就医检查。对阴性检查结果持怀疑态度,症状描述常带有情感色彩,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超过实际躯体状况。

建议建立规律作息结合有氧运动,如每天30分钟快走或游泳,通过调节内啡肽分泌缓解疼痛敏感度。饮食可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神经调节。认知行为治疗能帮助识别情绪与症状的关联,逐步减少对躯体不适的灾难化解读。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影响日常生活时,需心理科联合神经内科评估,排除潜在器质性疾病后开展心身整合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