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耳朵掏耳朵时掏出血怎么处理

|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耳朵掏耳朵时掏出血怎么处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爱华
刘爱华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掏耳朵时出血可能与外耳道损伤、外耳道炎、鼓膜穿孔、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压迫止血、消毒处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 外耳道损伤

使用尖锐物品掏耳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出血。立即停止掏耳,用干净棉球轻压出血点5分钟,避免沾水。

2. 外耳道炎

频繁掏耳引发炎症时可能出现渗血。表现为耳痛、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

3. 鼓膜穿孔

掏耳过深可能损伤鼓膜导致出血伴听力下降。需避免耳道进水,及时耳鼻喉科就诊评估穿孔程度,严重者需行鼓膜修补术。

4. 凝血异常

血液疾病或服用抗凝药物者易发生持续出血。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药物改善凝血。

出血后一周内避免游泳、戴耳机,保持耳道干燥。若出现持续出血、流脓或发热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妊娠期内发现白血病应如何处理

妊娠期内发现白血病需根据疾病类型、孕周及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处理,主要措施包括严密监测、支持治疗、化疗方案调整及多学科协作。

1. 病情评估

通过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明确白血病分型,评估母体器官功能及胎儿发育状况,区分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

2. 孕周分层

妊娠早期发现需权衡化疗致畸风险,妊娠中晚期可考虑低剂量化疗,临近分娩时优先保障母婴安全。

3. 治疗调整

急性白血病多需含阿糖胞苷的诱导化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选用干扰素α,避免使用甲氨蝶呤等致畸药物。

4. 多科协作

血液科、产科、新生儿科联合制定方案,分娩时机选择需结合血象、胎儿肺成熟度及宫颈条件综合判断。

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避免生冷食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出现发热或出血倾向需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