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急性失血性贫血的高发人群主要有外伤患者、手术患者、消化道出血患者、产后出血产妇等。
1、外伤患者:严重外伤导致血管破裂可能引发急性失血,常见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意外伤害。
2、手术患者:外科手术过程中血管损伤或术后创面渗血可能造成大量血液流失,特别是心血管手术和器官移植手术。
3、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导致血红蛋白急剧下降。
4、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等因素可能导致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血红蛋白水平,日常生活中注意补充富含铁和优质蛋白的食物。
妊娠期内发现白血病需根据疾病类型、孕周及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处理,主要措施包括严密监测、支持治疗、化疗方案调整及多学科协作。
1. 病情评估通过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明确白血病分型,评估母体器官功能及胎儿发育状况,区分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
2. 孕周分层妊娠早期发现需权衡化疗致畸风险,妊娠中晚期可考虑低剂量化疗,临近分娩时优先保障母婴安全。
3. 治疗调整急性白血病多需含阿糖胞苷的诱导化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选用干扰素α,避免使用甲氨蝶呤等致畸药物。
4. 多科协作血液科、产科、新生儿科联合制定方案,分娩时机选择需结合血象、胎儿肺成熟度及宫颈条件综合判断。
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避免生冷食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出现发热或出血倾向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