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被动物抓咬后即使没有出血,仍建议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暴露风险主要与伤口深度、动物种类、病毒接触量等因素有关。
1、皮肤破损:表皮轻微破损或划痕可能肉眼不可见,但已构成病毒入侵通道,需按二级暴露处理。
2、唾液接触:动物唾液接触黏膜或近期伤口,即使无出血也需接种疫苗,狂犬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
3、高危动物:被流浪犬、野生动物咬伤后,无论是否出血均需立即接种,这类动物带毒概率较高。
4、潜伏期特性:狂犬病潜伏期长达数月,发病后致死率接近100%,暴露后预防是唯一有效手段。
建议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后尽快就医,医生将根据WHO标准评估暴露等级并决定免疫方案,同时需规范完成全程疫苗接种。
妊娠期内发现白血病需根据疾病类型、孕周及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处理,主要措施包括严密监测、支持治疗、化疗方案调整及多学科协作。
1. 病情评估通过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明确白血病分型,评估母体器官功能及胎儿发育状况,区分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
2. 孕周分层妊娠早期发现需权衡化疗致畸风险,妊娠中晚期可考虑低剂量化疗,临近分娩时优先保障母婴安全。
3. 治疗调整急性白血病多需含阿糖胞苷的诱导化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选用干扰素α,避免使用甲氨蝶呤等致畸药物。
4. 多科协作血液科、产科、新生儿科联合制定方案,分娩时机选择需结合血象、胎儿肺成熟度及宫颈条件综合判断。
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避免生冷食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出现发热或出血倾向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