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萎缩性胃炎C2属于慢性胃炎中较严重的病理类型,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能部分改善黏膜病变,但完全恢复概率较低。
1、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需使用铋剂四联疗法(如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黏膜修复可选用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等胃黏膜保护剂,症状控制可用铝碳酸镁等抗酸剂。
2、内镜监测每1-2年需进行胃镜复查及病理活检,重点监测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发现高级别瘤变需考虑内镜下切除治疗。
3、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纠正吸收障碍,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避免腌制、油炸等损伤胃黏膜的食物。
4、习惯调整严格戒烟戒酒,规律进食避免过饱,减少NSAIDs类药物使用,控制反流性疾病等诱发因素。
建议定期消化科随访,保持均衡饮食并适度运动,避免焦虑情绪影响病情进展。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通常会出现排气困难,但部分情况下可能伴随异常排气。该病主要因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蠕动障碍,表现为腹胀、便秘与排气异常。
1. 病理机制肠道神经节缺如使病变肠段持续痉挛,近端肠管扩张积气,气体难以通过狭窄段,多数患儿表现为排气减少。
2. 异常排气当合并肠道菌群失调或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腐败性气体增多,表现为恶臭排气,此时需警惕小肠结肠炎风险。
3. 伴随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出生后48小时未排胎便、进行性腹胀、呕吐,肛门指检可有爆破样排气排便。
4. 处理原则确诊需依靠钡剂灌肠和直肠活检,轻度病例可采用扩肛和灌肠保守治疗,严重者需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家长需每日记录患儿排便排气情况,喂养时选择低渣配方奶,发现腹胀加剧或发热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