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反复口腔溃疡可能由遗传因素、维生素缺乏、局部创伤、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局部用药、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溃疡发作频率较高。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西地碘含片缓解症状。
2、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B12、叶酸或铁元素会导致黏膜修复障碍。需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摄入,必要时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叶酸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
3、局部创伤牙齿咬伤或牙刷摩擦等物理刺激引发溃疡。治疗选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氨来呫诺口腔贴片、地塞米松粘贴片促进创面愈合。
4、免疫异常白塞病等自身免疫疾病常伴反复溃疡,需排查风湿免疫指标。可遵医嘱使用沙利度胺片、转移因子胶囊、白芍总苷胶囊调节免疫。
日常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发作期间选择温凉流质饮食,持续两周未愈需就诊排查系统性病因。
龋齿烂牙根的牙齿拔除难度通常较高,主要与牙根残留情况、炎症程度、骨质吸收程度、邻牙位置等因素有关。
1. 牙根残留牙冠完全缺损的残根可能深埋牙槽骨,需通过影像学定位后分根拔除,常伴有局部麻醉下牙龈翻瓣操作。
2. 炎症程度急性根尖周炎会导致局部骨质软化,但伴随剧烈疼痛需先控制感染;慢性炎症可能形成肉芽组织增加出血风险。
3. 骨质吸收长期慢性炎症可导致牙根周围骨质吸收,此时拔牙相对容易;但若存在骨粘连则需配合骨凿或涡轮机分割。
4. 邻牙影响倾斜生长的邻牙可能阻碍操作空间,第二磨牙区残根可能接近下颌神经管,需锥形束CT评估风险。
建议术前完善口腔全景片或CT检查,严重骨质疏松或高血压患者需提前控制基础疾病,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