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血糖6.2mmol/L怎么办

|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糖6.2mmol/L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赵蕾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血糖6.2mmol/L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血糖监测、药物辅助等方式控制。空腹血糖6.2mmol/L可能由胰岛素抵抗、肥胖、遗传因素、胰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

减少精制碳水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超过25克,避免高糖饮料和油炸食品。

2、运动干预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运动后血糖可下降1-3mmol/L并维持数小时。

3、血糖监测

建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记录,发现异常波动及时就诊,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近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

4、药物辅助

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阿卡波糖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格列美脲促进胰岛素分泌,具体用药需内分泌科医生评估后决定。

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每3-6个月复查血脂、肝肾功能等代谢指标,肥胖患者建议将体重控制在BMI<24kg/m²。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1型2型糖尿病的区分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发病年龄、胰岛素依赖性和症状进展速度。1型糖尿病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青少年期发病,需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中老年多发,初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

1、病因差异

1型糖尿病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岛素抵抗伴随相对分泌不足。

2、发病年龄

1型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起病急骤;2型多在40岁后发病,进展隐匿。

3、治疗方式

1型需终身胰岛素注射;2型初期可通过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合饮食运动控制。

4、症状特征

1型患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且迅速加重;2型早期症状轻微,部分患者通过体检发现。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1型患者需严格遵循胰岛素治疗方案,2型患者应注重体重管理并定期评估胰岛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