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整形外科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效果好吗

|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问题描述: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效果好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效果通常较好,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并降低截肢风险。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微创手术方式,适用于因下肢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

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解除血管狭窄,恢复下肢血流灌注。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疼痛、溃疡等症状可明显减轻,伤口愈合速度加快。部分患者术后需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再狭窄,同时严格控制血糖和感染管理可延长疗效。对于严重钙化病变或长段闭塞者,可能需多次手术或联合旁路移植术。

少数患者可能因血管条件差、感染未控制或术后护理不当影响疗效。存在严重组织坏死或全身状况不佳时,介入治疗可能无法避免截肢。术后需定期复查血管通畅情况,配合足部护理与康复训练。

糖尿病足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外伤。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控制血压血脂在达标范围。出现足部红肿、疼痛或破溃时须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提升保肢率。介入治疗后仍需长期随访,监测血糖及血管状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自闭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自闭症的中医治疗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调理、情志疗法及饮食干预等方法。自闭症属于中医“五迟”“五软”范畴,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心脾两虚或肝郁气滞有关,需结合个体证型辨证施治。

1、针灸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常用穴位包括百会、四神聪、神门等。针对语言发育迟缓可加刺哑门、廉泉,行为异常者配合太冲、合谷等穴位。临床多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每周治疗3-5次,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部分研究显示针灸可能改善患儿的注意力及社交反应,但需长期坚持。

2、推拿

小儿推拿以揉腹、捏脊、按揉足三里为主手法,可健脾益气、安神定志。针对脾胃虚弱型患儿,常采用补脾经、运八卦等手法;对情绪躁动者可用清肝经、捣小天心等镇静手法。每日操作1次,配合抚触有助于改善触觉敏感。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引起患儿抗拒。

3、中药调理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方剂:心脾两虚可用归脾汤加减,肝郁气滞适用柴胡疏肝散,肾精不足常选左归丸。常用中药包括茯苓、远志、石菖蒲等安神开窍药物,以及黄芪、党参等补益药材。需制成浓煎剂或颗粒剂便于服用,剂量需随年龄体重调整,服药期间观察大便及睡眠变化。

4、情志疗法

通过五音疗法、游戏互动等方式疏解肝郁,如选用角调式音乐调节情绪,配合引导式想象训练。家长需参与亲子互动,采用温和鼓励的方式建立信任。中医认为情志调摄能改善肝主疏泄功能,对刻板行为及情绪波动有一定缓解作用。

5、饮食干预

遵循“五谷为养”原则,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脾胃虚弱者可用山药、莲子、芡实煮粥;痰湿内阻者适量添加陈皮、薏苡仁。忌食辛辣刺激及含添加剂食品,晚餐宜早宜少。可配合药膳如茯苓饼、酸枣仁汤等辅助安神。

中医治疗需与现代康复训练结合,家长应保持规律作息环境,避免过度干预造成压力。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调整方案,观察患儿对针灸、药物的耐受性。注意中医起效较慢,需持续治疗3-6个月评估效果,严重症状仍需配合行为干预及语言训练等综合疗法。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