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力衰竭

高龄老人器官衰竭临终症状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高龄老人器官衰竭临终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高龄老人器官衰竭临终症状主要包括意识模糊、呼吸异常、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皮肤改变等。器官衰竭是多种慢性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常见于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逐渐丧失。

1、意识模糊

大脑缺氧和代谢废物堆积会导致定向力障碍、嗜睡或昏迷。患者可能无法辨认亲人,出现胡言乱语或完全无反应。此时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家属可通过轻柔触摸与老人保持接触。

2、呼吸异常

表现为潮式呼吸或叹息样呼吸,呼吸频率先加快后逐渐减慢。肺部积液可能引发痰鸣音,此时可抬高床头30度改善通气。氧气治疗能缓解呼吸困难,但末期患者可能拒绝面罩等器械。

3、血压下降

循环系统衰竭导致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四肢末梢温度降低。血压监测间隔应延长,频繁测量可能增加患者痛苦。皮肤出现花斑纹提示微循环障碍,此时保暖比升压药物更重要。

4、尿量减少

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称为无尿,反映肾脏滤过功能丧失。膀胱可能停止充盈,导尿管未必能引流出尿液。此时不必强制补液,水肿患者反而需要限制入量。

5、皮肤改变

四肢末端出现紫绀,受压部位易形成淤斑。皮肤湿冷且弹性下降,口唇和甲床颜色变暗。定期翻身护理仍必要,但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疼痛。

临终阶段以减轻痛苦为优先,可考虑镇痛镇静治疗。保持口腔湿润,用棉签蘸水擦拭唇部。播放熟悉音乐或诵读经文有助于心理安抚。家属应做好告别准备,避免在床前过度哭泣刺激患者。医疗团队需详细解释病情变化,帮助家人理解自然死亡过程。最后时刻建议减少医疗干预,让老人安详离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

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肺部感染和血栓栓塞。 1、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受损,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恶化。治疗上可通过药物控制,如胺碘酮片200mg,每日一次、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每日一次,必要时进行电复律或射频消融手术。 2、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输出量减少,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可能引发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加重、血肌酐升高等。治疗上需控制液体摄入,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20mg,每日一次,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3、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患者肝脏淤血,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增加治疗难度。治疗上需控制心力衰竭,使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三次,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病因。 4、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淤血,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肺部感染可能加重呼吸困难,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治疗上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必要时进行痰培养指导用药。 5、血栓栓塞: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淤滞,容易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肺栓塞、脑栓塞等。血栓栓塞可能危及生命,需及时处理。治疗上可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片2.5mg,每日一次,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 心力衰竭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定期监测体重、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