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牙齿发麻可能由牙龈炎、牙周炎、牙本质过敏、三叉神经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脱敏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牙龈炎牙龈炎多因牙菌斑堆积导致牙龈红肿,可能伴随刷牙出血。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
2、牙周炎牙周组织慢性炎症可能导致牙齿松动伴麻木感,与牙结石刺激有关。需进行龈下刮治,可遵医嘱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奥硝唑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
3、牙本质过敏牙釉质磨损使牙神经暴露,冷热刺激引发酸麻感。可使用含氟脱敏牙膏,专业治疗可选择激光脱敏或树脂填充,药物包括氟化钠甘油、格鲁玛脱敏剂、硝酸钾溶液。
4、三叉神经痛颅神经受压可能导致牙齿放射性麻木,常伴刀割样疼痛。需神经科就诊排查,治疗药物包括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
避免过冷过热饮食刺激,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持续性麻木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
牙龈病与牙周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牙龈病仅累及牙龈组织,牙周炎则已侵犯牙槽骨等深层结构。两者差异主要体现在发病位置、症状表现、治疗难度及预后等方面。
1. 发病位置牙龈病局限于牙龈边缘和龈乳头,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炎病变扩展至牙周膜、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移位。
2. 症状表现牙龈病以牙龈出血、口臭为主;牙周炎伴随牙周袋形成、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及咀嚼无力等更严重症状。
3. 治疗难度牙龈病通过洁治和口腔维护可逆转;牙周炎需龈下刮治、骨移植等复杂治疗,且无法完全修复已破坏的牙周组织。
4. 预后差异牙龈病预后良好,不易复发;牙周炎易反复发作,重度者可能导致牙齿脱落,需终身维护治疗。
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口腔检查,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控制菌斑是预防两类疾病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