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糖尿病人恶心可能由血糖波动、胃肠神经病变、药物副作用、酮症酸中毒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干预、血糖监测、紧急就医等方式处理。
1、血糖波动高血糖或低血糖均可刺激呕吐中枢,引发恶心。需立即检测血糖,低血糖时补充15克葡萄糖,高血糖时增加胰岛素剂量或调整口服降糖药,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
2、胃肠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损伤自主神经导致胃轻瘫,表现为餐后腹胀恶心。建议少量多餐,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同时需强化血糖控制。
3、药物副作用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等降糖药常见胃肠道反应。可改为缓释剂型或调整用药时间,必要时更换为西格列汀、达格列净等耐受性更好的药物。
4、酮症酸中毒胰岛素严重缺乏时出现呼吸深快、呼气烂苹果味等危象,需急诊静脉补液并胰岛素治疗。可能与感染、治疗中断等因素有关,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恶心需监测血糖和酮体,避免进食高脂食物,保持每日1500毫升饮水量,若伴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
胃镜引导下空肠管置入后需注意导管固定、饮食管理、并发症观察及定期复查,具体措施包括保持导管通畅、逐步调整饮食、监测不适症状等。
1、导管固定妥善固定鼻空肠管防止移位或脱出,避免牵拉导管,每日检查固定胶布是否松动,必要时更换。
2、饮食管理置管后24小时内禁食,逐步过渡至清流质、全流质饮食,营养液输注需匀速加温,避免一次性大量灌注。
3、并发症观察警惕导管堵塞、鼻咽部溃疡或肠穿孔,若出现腹痛、呕血、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4、定期复查按医嘱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导管位置,营养师随访调整喂养方案,出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疗团队。
置管后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剧烈活动,记录每日喂养量及耐受情况,家属需协助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