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痛风的急性期与慢性期治疗有何区别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痛风的急性期与慢性期治疗有何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胡乃文
胡乃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痛风急性期以快速消炎止痛为主,慢性期以降尿酸和预防复发为核心,治疗差异主要体现在药物选择、干预目标和生活方式管理三个方面。

1、药物差异

急性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快速缓解红肿热痛;慢性期需长期服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维持血尿酸低于360μmol/L。

2、干预目标

急性期着重终止炎症反应,通常1-2周症状消退;慢性期需持续控制高尿酸血症,通过3-6个月尿酸达标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

3、生活管理

急性期需严格制动患肢并冰敷,限制高嘌呤食物;慢性期应建立长期低嘌呤饮食模式,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

4、监测重点

急性期监测关节症状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慢性期每3个月复查血尿酸,定期评估肾脏功能和关节超声检查痛风石变化。

无论急性期或慢性期均需限制酒精摄入,肥胖患者建议逐步减重,突发关节疼痛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压低会引起耳鸣吗

血压低可能引起耳鸣,常见于体位性低血压、贫血、内耳供血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情况。

1、体位性低血压

快速起身时血压骤降可能导致短暂耳鸣,建议起身时动作缓慢,避免长时间站立,必要时可穿戴弹力袜改善循环。

2、贫血

血红蛋白不足影响内耳供氧,可能伴随头晕乏力,需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严重贫血需就医排查病因。

3、内耳供血不足

低血压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可能伴随眩晕,可遵医嘱使用倍他司汀、尼莫地平改善血流,辅以前庭康复训练。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血压调节异常可能引发波动性耳鸣,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焦虑,必要时采用谷维素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日常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保证水分和盐分摄入,避免过度节食,若耳鸣持续或加重需排查耳科及心血管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