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通过氧疗支持、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机械通气、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早产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围产期缺氧、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氧疗支持轻中度患儿可采用鼻导管或头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合理范围,避免氧中毒。需密切监测血气分析。
2、表面活性物质替代通过气管内滴注猪肺磷脂或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直接补充患儿缺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改善肺泡稳定性。
3、机械通气严重病例需无创正压通气或有创呼吸机支持,采用低潮气量策略减少肺损伤。可能出现气胸等并发症。
4、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早产儿免疫系统未成熟,易继发肺炎、败血症等感染。
治疗期间需维持适宜温湿度,母乳喂养提供免疫保护,定期评估神经系统发育。重症患儿可能遗留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五岁儿童夜间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环境、补充水分、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肤。家长需每30分钟复测体温,观察降温效果。
2、环境调整保持室温22-24℃,减少衣物覆盖至单层棉质透气款。建议家长开窗通风,避免直吹冷风。
3、水分补充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家长需观察排尿情况,若4小时无排尿应立即就医。
4、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液或小儿退热栓,避免交替用药。发热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等因素有关,常伴咳嗽、精神萎靡等症状。
发热期间可适量食用苹果泥、小米粥、百合银耳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抽搐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