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糖尿病酮体阳性通常提示体内存在酮症,可能由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缺乏、急性感染、严重应激等原因引起,需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
1. 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导致脂肪分解加速产生酮体,表现为口渴、多尿。需调整降糖方案,可选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药物控制血糖。
2. 胰岛素缺乏1型糖尿病或胰岛素治疗中断时,脂肪代谢紊乱生成大量酮体,伴随腹痛、呼吸深快。需立即补充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
3. 急性感染感染应激加重代谢紊乱,可能与尿路感染、肺炎等有关,出现发热、乏力。需抗感染治疗并监测酮体,常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4. 严重应激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导致升糖激素激增,引发酮症,伴意识模糊。需静脉补液纠酸,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
出现酮体阳性应即刻就医,每日监测血糖酮体,避免高脂饮食并保持适量饮水,遵医嘱调整胰岛素用量。
糖尿病患者并非一旦使用胰岛素就无法停用,能否停用主要取决于胰岛功能恢复情况、血糖控制目标、原发病类型、并发症严重程度等因素。
1、胰岛功能恢复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高糖毒性后,β细胞功能可能部分恢复,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停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
2、血糖控制目标妊娠期糖尿病或围手术期患者使用胰岛素多为短期需求,血糖达标后可停用;但需长期严格控糖的脆性糖尿病患者通常需持续使用。
3、原发病类型1型糖尿病因胰岛β细胞完全破坏必须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若伴严重胰岛素缺乏则难以停用。
4、并发症程度合并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时需临时胰岛素治疗,纠正后可调整方案;若出现肾功能衰竭等慢性并发症导致口服药禁忌,则需长期胰岛素治疗。
建议患者定期评估胰岛功能,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维持血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