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口腔有白色膜状物可能由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真菌治疗、局部用药、营养补充等方式改善。
1、口腔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导致,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表现为乳白色伪膜。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克霉唑口腔贴片、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
2、口腔黏膜白斑长期吸烟或机械刺激引发的角化异常,白斑无法擦除且可能癌变。需消除刺激因素,配合维A酸软膏、冷冻治疗或手术切除,定期复查监测病变。
3、口腔扁平苔藓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网状白色条纹,伴随灼痛感。采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局部涂抹,严重者口服泼尼松,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黏膜。
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族或铁元素不足时,舌乳头萎缩形成地图样白膜。建议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摄入,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和硫酸亚铁制剂。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出现持续不消退的白膜或伴随出血溃疡时需及时就诊口腔黏膜科。
戴牙套保持器是否需要终身佩戴主要取决于患者牙齿稳定性和矫正方式,常见情况有矫正后1-2年夜间佩戴、长期夜间佩戴、终身间断佩戴三种。
1、矫正后1-2年多数患者在拆除固定矫治器后需全天佩戴保持器6-12个月,之后改为仅夜间佩戴1-2年,待牙周纤维改建完成可逐步停用。
2、长期夜间佩戴针对牙周病伴骨量不足或严重扭转牙矫正者,建议每周2-3晚持续佩戴保持器,防止牙齿移位复发。
3、终身间断佩戴成年正畸患者或先天缺牙病例,牙齿移动记忆较强,建议每季度佩戴保持器3-5天进行位置巩固。
4、特殊情况调整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或夜磨牙患者,需改用软质保持器并配合咬合板治疗,根据复查结果动态调整佩戴方案。
保持期间每半年需复查咬合关系,日常清洁可用假牙清洁片浸泡,避免高温变形影响固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