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肾结石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常见于结石阻塞尿路、细菌滋生、尿液滞留、免疫力下降等情况。
1. 尿路阻塞结石移动可能卡在输尿管或尿道,导致尿液排出受阻,滞留的尿液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需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解除梗阻。
2. 细菌滋生结石表面粗糙易附着细菌,尤其含磷酸镁铵的感染性结石更易滋生微生物。需根据尿培养结果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
3. 尿液滞留结石引起的排尿不畅会使膀胱残余尿量增加,升高感染风险。可配合坦索罗辛等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4. 免疫力下降结石长期刺激尿路黏膜会破坏局部防御屏障,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继发感染。需控制血糖并增强营养支持。
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预防结石和感染,出现发热、血尿等症状应及时泌尿外科就诊。
肾结石疼痛发作时可通过药物镇痛、体位调整、局部热敷、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肾结石疼痛通常由结石移动、尿路梗阻、感染、输尿管痉挛等原因引起。
1、药物镇痛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盐酸曲马多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解痉镇痛药物,可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并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
2、体位调整采取患侧朝上的侧卧位或膝胸卧位,有助于减少结石对尿路黏膜的刺激,疼痛剧烈时可尝试缓慢变换体位。
3、局部热敷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腰部或下腹部,通过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输尿管痉挛性疼痛。
4、就医治疗当出现持续剧烈疼痛伴血尿、发热时,需急诊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解除尿路梗阻。
疼痛缓解后每日饮水量应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