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夏季外出预防中暑可通过遮阳防护、科学补水、合理着装、避免高温时段出行等方式实现。中暑主要由高温暴露、体液丢失、散热障碍、个体差异等因素引起。
1、遮阳防护佩戴宽檐帽或使用遮阳伞减少阳光直射,选择UPF50+防晒衣涂抹防晒霜,每两小时补涂一次。紫外线过强时建议佩戴防紫外线墨镜。
2、科学补水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含电解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交替饮用淡盐水与运动饮料,忌饮含酒精或高糖饮品。
3、合理着装穿着浅色宽松透气的棉麻衣物,颈部可搭配湿毛巾降温。选择网面透气鞋袜,避免黑色等深色系服装增加吸热量。
4、时段管理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避免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选择阴凉路线。随身携带便携风扇或冰袋,在树荫下间歇休息。
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大动脉处。慢性病患者及儿童外出建议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新生儿肠绞痛可通过腹部按摩、调整喂养方式、襁褓包裹、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肠绞痛通常由胃肠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肠道菌群失衡、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
1、腹部按摩家长需顺时针轻柔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道蠕动。操作时避开脐部,每次持续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配合屈腿动作帮助排气。
2、调整喂养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摄入奶制品等易致敏食物。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水解蛋白奶粉,家长需注意喂奶后拍嗝,控制单次喂养量避免过饱。
3、襁褓包裹用棉质包巾适度包裹婴儿躯干和四肢,模拟子宫环境增加安全感。家长需确保包裹松紧适宜,避免影响呼吸或髋关节发育。
4、药物治疗可能与肠道痉挛、菌群紊乱有关,通常表现为哭闹蜷腿、面部潮红。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益生菌制剂或解痉药,禁止自行服用止痛药物。
记录发作时间与缓解措施,保持环境安静温暖,若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或伴随发热呕吐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