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崴脚后脚踝疼痛可能由韧带拉伤、肌腱损伤、关节囊炎症、骨折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活动受限、瘀斑或压痛等症状。
1、韧带拉伤:踝关节外侧韧带最易受损,多因足部内翻时外力过度牵拉导致。急性期可冰敷并弹性绷带固定,药物可选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剂或洛索洛芬钠片。
2、肌腱损伤:腓骨长短肌腱可能因剧烈扭转发生部分撕裂,伴随足部外翻无力。需制动休息配合支具保护,疼痛明显时可用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或外用酮洛芬凝胶。
3、关节囊炎症:关节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引发炎性疼痛,常见于反复崴伤史者。建议抬高患肢减轻肿胀,药物选择布洛芬缓释胶囊、美洛昔康片或吲哚美辛栓剂。
4、骨折:严重暴力可能导致外踝或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需X线确诊。表现为无法承重及明显畸形,通常需要石膏固定或手术复位,药物使用仅限于镇痛阶段。
伤后48小时内避免热敷及按摩,持续疼痛超过3天或无法站立时应及时骨科就诊,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有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辅助器具使用。
1、生活方式调整减轻体重可减少关节负荷,建议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爬楼梯或深蹲等加重关节磨损的动作。
2、物理治疗热敷可缓解关节僵硬,超声波治疗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关节活动度训练能维持功能。
3、药物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中度疼痛,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炎症反应,硫酸氨基葡萄糖可能帮助修复软骨。
4、辅助器具膝关节支具可提供稳定性,手杖能分散承重压力,矫形鞋垫可纠正力线异常。
日常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