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骨折后的滑膜炎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滑膜炎通常由骨折创伤、关节内出血、感染、免疫反应、关节退变等因素引起。
1、休息制动
骨折后出现滑膜炎需要限制关节活动,避免加重炎症反应。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患肢,减少关节负重和摩擦。急性期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一般需要持续2-4周。过早活动可能导致滑膜增生加重,延长恢复时间。
2、冷敷热敷
急性期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可收缩血管减少渗出。慢性期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温度不超过40℃,每日2-3次。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控制温度。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疼痛肿胀,塞来昔布胶囊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感染性滑膜炎需用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可快速控制炎症,但每年不超过3-4次。
4、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能促进滑膜炎症吸收,每次8-10分钟,10次为1疗程。超短波治疗改善局部微循环,每周3次。关节功能恢复期可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维持肌肉力量,配合CPM机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5、手术治疗
对于顽固性滑膜炎伴关节游离体,可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严重病例需开放手术清理增生滑膜,术后留置引流管。骨折未愈合合并滑膜炎时,需同步处理骨折端稳定性,必要时行内固定翻修术。
骨折后滑膜炎患者应保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关节活动训练,避免剧烈运动。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定期复查关节超声或MRI监测滑膜状态,出现发热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