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结石可能引起尿路感染,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主要因结石梗阻导致细菌滋生引发感染。
1、梗阻引发感染结石阻塞尿路导致尿液滞留,细菌繁殖概率增加,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症状。需解除梗阻并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等抗生素。
2、黏膜损伤感染结石摩擦尿路黏膜造成损伤,局部防御屏障破坏易继发感染,可能出现血尿。建议多饮水冲刷尿路,配合使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3、代谢异常相关痛风或高钙尿症等代谢疾病易形成结石,同时改变尿液环境促进细菌生长。需治疗原发病,控制尿酸可使用别嘌醇或苯溴马隆。
4、复杂性尿路感染鹿角形结石等特殊类型易藏匿细菌,导致反复感染甚至肾盂肾炎。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呋喃妥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
结石患者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出现发热或腰痛需及时就医。
肾结石确诊通常需要进行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结石成分分析。
1、尿液检查通过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及结晶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结石活动迹象。
2、血液检查血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可评估炎症程度及肾脏滤过功能,血钙、血尿酸等指标能辅助分析结石形成原因。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作为首选筛查手段,CT平扫能精确定位结石大小和位置,静脉尿路造影可显示尿路梗阻情况。
4、结石成分分析排出结石后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其成分,对制定预防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常见类型包括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结石。
确诊后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监测结石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