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牙齿拔掉后可通过创口护理、饮食调整、药物使用、修复治疗等方式处理。拔牙后常见问题主要有出血、感染、疼痛、愈合延迟等。
1、创口护理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触碰创口,用消毒棉球轻咬止血。48小时后可温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
2、饮食调整术后2小时禁食,24小时内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避免辛辣刺激、过热食物及使用吸管,防止血凝块脱落。
3、药物使用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预防感染,布洛芬缓解疼痛,必要时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禁止自行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药物。
4、修复治疗缺牙超过3个月需进行修复,可选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义齿。骨量不足者可能需先进行骨增量手术。
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可能延缓愈合。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复诊。
牙床上长肉色软包可能与牙龈增生、根尖周脓肿、黏液腺囊肿、口腔肿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口腔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处理。
1. 牙龈增生长期口腔卫生不良或激素变化可能导致牙龈组织增生,表现为无痛性柔软包块。需加强刷牙及牙线清洁,重度增生需手术切除。
2. 根尖周脓肿龋齿或牙髓感染引发根尖炎症,形成脓液积聚的包块。需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配合头孢克洛、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 黏液腺囊肿口腔小唾液腺导管阻塞导致黏液潴留,形成半透明囊性肿物。较小囊肿可观察,较大者需手术摘除。
4. 口腔肿瘤纤维瘤或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质地柔软,恶性肿瘤常伴溃疡出血。需活检确诊后手术切除,恶性者需联合放化疗。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患处,发现包块增大或出血应及时就诊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