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餐后血糖16毫摩尔每升属于明显升高,存在一定危险性,可能引发急性高血糖并发症或长期器官损害。
1、急性风险:血糖骤升可能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口渴、多尿、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纠正电解质紊乱。
2、血管损伤: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伴随头晕、胸闷等症状。
3、神经病变:持续高血糖易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出现肢体麻木刺痛,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4、肾脏负担:血糖超标加重肾小球过滤负荷,长期可导致蛋白尿,需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建议立即复查血糖并内分泌科就诊,调整降糖方案,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避免空腹运动。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发病年龄、治疗方式及胰岛素依赖程度。
1、病因不同1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随相对分泌不足有关。
2、发病年龄1型多在儿童青少年期急性起病;2型多见于中老年人且起病隐匿。
3、治疗方式1型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后期部分需胰岛素补充。
4、并发症差异1型易早期出现酮症酸中毒;2型更易合并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相关表现。
两类糖尿病均需定期监测血糖并预防并发症,具体诊疗方案需由内分泌科医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