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糖尿病晚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和心血管并发症。
1、周围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损害周围神经,患者可能出现四肢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严重时导致无痛性溃疡。治疗需控制血糖,可使用甲钴胺、依帕司他等营养神经药物。
2、糖尿病足血管神经双重损伤引发足部感染、溃疡甚至坏疽,表现为足部皮肤发黑、伤口不愈。需定期清创,配合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促进创面修复。
3、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病变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晚期可能出现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需进行眼底激光治疗,必要时注射雷珠单抗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4、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出现水肿、少尿、贫血等症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必要时考虑肾移植。
5、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
晚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保持低盐低糖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加重靶器官损害。
糖尿病患者多食可能由胰岛素抵抗、血糖波动、心理因素、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改善胃肠功能等方式缓解。
1.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葡萄糖无法有效利用,机体误判能量不足而激发饥饿感。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2. 血糖波动餐后高血糖后的反应性低血糖会引发强烈饥饿感。需少量多餐,搭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必要时使用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利拉鲁肽等稳定血糖波动的药物。
3. 心理因素疾病焦虑或限制性饮食可能引发补偿性暴食。建议记录饮食日记,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氟西汀、舍曲林等抗焦虑药物。
4. 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延缓胃排空,产生虚假饱腹感后又快速饥饿。需细嚼慢咽,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配合甲钴胺营养神经。
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同时保持适度运动以改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