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0次阅读
小儿泪道堵塞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泪道堵塞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通常由鼻泪管发育不全、先天性泪道狭窄、泪囊炎或继发感染等因素引起。
1、鼻泪管发育不全新生儿鼻泪管下端黏膜皱襞未完全开放导致堵塞,多数在出生后6个月内随发育逐渐通畅,家长需每日用温水清洁宝宝眼部分泌物。
2、先天性泪道狭窄泪道结构异常导致泪液引流不畅,表现为单侧持续性流泪,家长可配合医生进行泪囊区按摩促进管道开放,若6个月未改善需就医。
3、泪囊炎继发细菌感染时会出现黄色分泌物和眼睑红肿,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表现为结膜充血。医生可能开具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治疗。
4、继发感染严重感染可能导致泪囊脓肿,伴随发热和局部皮肤发红,需及时进行泪道探通术或硅胶管植入术等干预。
建议家长定期观察宝宝眼部情况,避免强行擦拭眼睛,哺乳期母亲保持饮食清淡有助于减少分泌物产生。若12个月后仍未自愈需考虑手术治疗。
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主要与长期高血糖损伤微血管、视网膜缺氧、炎症因子积累、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1、高血糖损伤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渗出和出血。需严格监测血糖,可使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降糖药物。
2、视网膜缺氧高血糖使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毛细血管闭塞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表现为视物模糊,需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必要时采用视网膜激光治疗。
3、炎症反应糖基化终末产物激活炎症通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常见视力下降症状,可应用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
4、遗传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更易出现视网膜病变。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可采取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等措施延缓进展。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保持血压血脂达标,戒烟并适量补充叶黄素等视网膜保护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