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主要表现为排尿功能障碍、尿潴留、尿失禁及反复尿路感染,属于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
1、排尿功能障碍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导致排尿困难,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有关,需通过间歇导尿或膀胱训练改善。
2、尿潴留膀胱感觉减退使患者无法感知尿意,残余尿量增加易引发感染,可通过定时排尿、胆碱能药物如溴吡斯的明辅助治疗。
3、尿失禁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导致急迫性尿失禁,可能与支配膀胱的交感神经损伤有关,可使用M受体阻滞剂如托特罗定控制症状。
4、反复感染残余尿增多导致细菌滋生,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需定期尿检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呋喃妥因,同时严格控制血糖。
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保持会阴清洁,适当饮水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出现排尿异常时及时就医评估。
儿童遗尿症可通过行为训练、生活习惯调整、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通常由膀胱发育延迟、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心理因素、泌尿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行为训练: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如定时排尿、延迟排尿练习,逐步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增强膀胱容量和控制能力。
2、生活习惯调整:家长需限制孩子睡前饮水量,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晚餐减少高盐食物,睡前排空膀胱,并建立规律作息时间。
3、药物治疗:可能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膀胱过度活动有关,表现为夜间尿量过多或尿频。可遵医嘱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奥昔布宁、托特罗定等药物。
4、心理干预:可能与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有关,表现为情绪波动或行为改变。家长应避免责备,给予鼓励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建议记录排尿日记监测进展,选择防水床垫保护,白天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因怕尿床而减少饮水,若症状持续需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