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糖尿病恶心可通过调整饮食、监测血糖、药物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糖尿病恶心通常由血糖波动、胃肠神经病变、药物副作用、酮症酸中毒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少量多餐,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避免高脂辛辣刺激食物。进食后保持坐位半小时,帮助胃肠蠕动。
2、监测血糖恶心可能提示低血糖或高血糖,需立即检测血糖。低血糖可服用15克葡萄糖片,高血糖需补充胰岛素或调整用药。
3、药物治疗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可缓解胃轻瘫;止吐药如昂丹司琼适用于化疗相关恶心。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就医评估持续恶心伴呕吐、腹痛需排查酮症酸中毒,该情况需静脉补液及胰岛素治疗。长期恶心可能需调整降糖方案。
糖尿病患者出现恶心时建议记录血糖及饮食情况,避免空腹饮酒或剧烈运动。若症状超过24小时不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须急诊处理。
多数糖尿病患者无须住院治疗,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可通过门诊随访管理。住院指征主要有血糖急剧升高、严重并发症、妊娠期血糖失控、需胰岛素强化治疗等情况。
1、门诊管理空腹血糖低于13.9mmol/L且无急性并发症者,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药物适用于不同分型患者,需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2、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状态需紧急住院。这两种危象与胰岛素严重不足有关,表现为呕吐、意识模糊,静脉补液和胰岛素泵是核心治疗手段。
3、慢性损害出现糖尿病肾病4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器官损害时建议住院。这些并发症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有关,需多学科联合诊疗。
4、特殊人群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超过安全范围时需入院。妊娠期激素变化加剧胰岛素抵抗,可能引发巨大儿等不良结局,需动态调整胰岛素方案。
糖尿病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每3个月复查并发症相关指标。出现多饮多尿加重或伤口不愈应及时就医。